2)【021】汤比妹子香_重回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钟才看到要找的摊子,在一个相对偏僻的街道拐角,撑着一把大遮阳伞,伞下摆着几张老旧桌凳,摊主是一对夫妻,都系着围裙,站在锅灶前看着空荡荡的街道。

  “还真有!”

  房长安略感惊喜,镇上的水煎包据说最早源于历史上的东京汴梁,在华北一带属于常见的小吃,之所以叫水煎包,是因为除了放包子前会在平底锅里放些油之外,整个煎制过程都以水为主,自然也不是清水,而是面糊。

  煎出来的包子两面金黄,由于泼了面糊,包子中间会有一层薄薄的皮连接,也是金黄色,香脆可口,不仅镇上居民爱吃,周围村庄的人上镇上来,大多也都会买一些解馋。

  大多数煎包子铺都在镇中心的灯塔附近,因为那里人多,这家煎包铺子位置太偏,生意自然没那么好,房长安前世也没来过,之所以记得,是因为前世听妹妹房嫣然提起过。

  房嫣然上初中时,房长安正在复读,花了不少钱,家里生活仍旧拮据,她在学校总吃不饱,就找到了这家铺子,说同样五毛钱,在这里买五个包子比在学校食堂吃得好,不仅有肉,而且这家铺子的包子还比街里的大。

  除此之外,她还说在这里吃得久了,有一次找钱的时候,发现老板多找了五毛钱,相当于没收钱,就当场还给了老板,但第二天吃包子的时候,又多找了两毛钱,她又当场还了。

  第三天仍多找了两毛钱,她又当场还,那会儿恰铺子就她一个人吃包子,老板娘才说让她留着,五个包子收三毛钱就够了。

  从那之后,房嫣然在这里吃包子都是三毛钱五个,吃了两年。

  房嫣然大学毕业时恰逢房长安创业,她也跟着,蹭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第一年就赚了不少钱,过年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兄妹三人就开着车跑过来还钱,可仍在这里卖包子的夫妻俩到最后也没收。

  “吃包子不?”

  看到房长安走过来,老板娘立即招呼,房长安没应,走近之后才道:“我要五个肉馅的,这里吃。”

  “诶!”

  老板也不嫌弃,忙着招呼,“你先做,我给你盛,刚出锅的,还热着呢!”

  这边人流量少,不过竞争也小,周围居民想吃煎包肯定不会大老远跑到镇中心去,房长安在一张桌子上坐下,旁边桌上还有一对母子,看着应该是旁边的住户,一大盘包子,两碗辣汤,看得房长安好一阵咽口水。

  这辣汤源于徐州,用猪骨和母鸡炖汤,加鳝鱼、面筋一块煮,黄南集这边的铺子大多会再添上海带丝、花生碎之类的东西,属于煎包铺子里的标配。

  用后世的话来讲,没有辣汤的煎包是没有灵魂的!

  可惜房长安现在喝不起。

  房长安刚坐下,老板就把五个包子端上来了,确实要比街里的包子大一些,他先把那盒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