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互利_伊拉克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轻女孩,她熟练的翻译着刘明的对话,但是到最后一句时,却直白的翻译成了“跨越千里,前来相见”。这显然和刘明的要求相去甚远,于是刘明微微一笑,直接用中文纠正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出自中国元朝施耐庵的《水浒传》!”

  刘明话一出,对面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个个目瞪口呆,满脸笑容都凝固在了脸上,那个漂亮的女翻译更是满脸通红,连头都不敢抬起来了。过了足有半分钟,萧峻才不敢相信的摇头说道:“库赛将军,真是难以置信啊!葛文雍告诉我您的中文说的很好,但我没想到竟然好到这种程度。您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如此精深,就连我们这些地道的中国人也自愧不如啊!”

  刘明谦虚的说:“哪里——您过奖了!我只是很喜欢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罢了!”

  手打说网,提供最新文字版小说阅读

  萧峻笑着问道:“呵呵,库赛将军曾在我们中国留过学吗?否则您的中文怎么说的这么好!”

  刘明说:“没有,我从小一直生活在伊拉克。虽然很想到中国去学习旅游,但却始终没有好的机会,希望以后能够成行吧!”

  随后萧峻又给刘明介绍了代表团的其他人员,除了葛文雍和蒋得秋之外,刘明又注意到了其他的两个人——马凤山和屠纪达。面对面看到这两个人,刘明心中的震撼难于言表。任何一个后世的中迷只要稍有一点常识,无一不知道这两个中国航空设计界泰山北斗一样的人物。

  这两个人有些相似的悲壮奋斗历程也让无数后世人嘘唏不已,唯一不同的是,屠纪达的奋斗成功了战机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外贸型战机,并直接引导了后世枭龙战机的脚步,可谓是苦尽甘来。

  而马凤山失败了,他的运十成为了整个中国航空界永远挥之不去的悲剧。他不是败在技术上,而是败在国外几大客机厂商和国内买办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当上海飞机设计院的数百科研人员在他的带领下站在寒风之中高举标语,要求上级拨元人民币的油钱让运十活下去时,他们没有成功。当马凤山恳求空军收留运十时,得到的却是“我们不需要大型运输机!”这样冰冷的回答。

  于是,马凤山没有看到运十活下来,直到他去世,也未能看到他的作品载着旅客和士兵,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之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许是对他最好的写照!

  于是,直到21世纪,中国蓝天之上飞行的依然还是波音和空客,中国人每年得花费上百亿美元来购买外国客机;直到21世纪,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军用大型运输机而不得不一次次忍受俄国人层出不穷的勒索。于是,直到21世纪…………

  刘明的手握住了马凤山和屠纪达的手,他握的很用力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